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世界热消息:潮评丨反网络暴力立法,究竟难在哪?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3-06-03 18:26:32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项向荣

事发楼栋 据央广网


【资料图】

不久前,武汉市一年级男生谭某在校内被老师驾车撞倒碾轧死亡,留下悲痛欲绝的父母。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6月2日,也就是儿童节过后的一天,多家媒体报道称,孩子的母亲在小区内坠楼身亡。

据此前报道,孩子母亲杨女士接受媒体采访后,网络出现大量恶意评论,对其穿着和身材肆意评价。“孩子母亲也确实和丈夫以及其他家里人讲过网上那些负面言论”。

尽管我们不知道,造成这位母亲坠亡的因素里,网暴占了多大比例,但我们知道,这个时候,耳闻目睹幼子当时惨状的年轻母亲,心里有多悲伤。这位母亲在得知孩子头部被碾时撕心例肺地喊出“他该多疼啊”,但仍能强忍悲痛制止住丈夫想打肇事者的冲动。

然而,一些网络喷子却看不到这位妈妈的心灵美,反而作出如此评价:不是说不要钱赔偿吗?怎么赔偿多了就要了?拉横幅是为了多要钱?甚至还有网友评价称:“衣着光鲜,穿搭漂亮,是不是化妆出来接受采访,疑似作秀”“这位妈妈是想当网红吗”,不一而足。

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讨要说法和赔偿,是这对父母应有的权利,是对孩子的告慰,或者说,也是这位妈妈的“自救”。

虽然一些网暴她的账号目前已经被永久禁言,但事发当下,那一句句质疑和讥讽,早已在她已经极度脆弱的心脏上,又深深地划了几刀。

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暴力何其多也,有河北的刘学州被网暴自杀,有杭州女孩因染粉色头发被污蔑自杀,有郑州女教师上网课期间遭网暴离世。一群网暴者,在利用着网络的匿名效应群氓效应,无底线地肆意发泄。

人人痛恨网暴,可为什么网暴还是肆意滋长?我想,这与法律的缺位和不完善有一定关系。

首先,处罚的力度不够。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但网络暴力未专门入刑,执行较难。甚至公安机关一般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相应人等进行行政处罚。力度不够,自然威慑力也不够。

其次,追责很难。网暴受害者家属目前所采取的手段要么是侮辱、诽谤罪自诉,要么是民事诉讼,举证难度高、流程长、花费大,受害者家属遭遇丧亲之疼,在心理和经济层面很难坚持下去。即便民事诉讼在经过漫长的法律程序后取胜,被告者也只需道歉再加些许赔偿即可,这样的处罚,不仅很难抚慰受害者家属,对作恶者又能有多少警示与震慑?

遏制网暴,希望有关部门不仅根据已有法律积极介入,更要积极推动反网暴立法。但当前,反网暴立法面临着诸多困难:网络暴力行为的定义较为模糊,界定起来容易出现误判;全社会对于网络暴力危害的认识参差不齐,法律的推行缺乏坚实的基础;在法律执行环节,违法主体难以确定,相关事实证据不易固定,且通常参与人数众多;利用技术手段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监管的能力还有欠缺……

但反网暴立法已经到了十分迫切的境地,要将涉及网暴的行为法律概念化,对非善意的言论用良法划定边界,制定确定性的标准,对那些合法但不合德的言论与行为予以谴责,对那些“既不合德也不合法”的过激言论与行为既要谴责更要在法律框架下追责。同时,对网暴的行为,不仅支持刑事自诉,适当的时候,对比较恶劣的事件甚至转为公诉,用公权力来处理繁杂隐匿的网络暴力行为,以示对网暴的震慑,让网暴者明白随意口嗨也可能触犯法律红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谈到网络暴力治理时,多名代表和委员都用“刻不容缓”来形容。的确,对待网络暴力,不仅要压实平台责任,还要在反网暴立法上更进一步,还网络空间以清朗。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