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跨界转型在A股市场虽已是家常便饭,但企业频频调头背后的“试错”成本,却往往被人忽视。
近日,荣丰控股(000668.SZ)突发公告称,拟将旗下安徽威宇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安徽威宇”)33.74%股权出售给公司控股股东。由此,公司向医疗健康业不满两年的转型之路,也将匆匆画上句号,主营业务重回老本行——房地产。
(相关资料图)
对于荣丰控股“吃回头草”的做法,部分投资者表示了不理解。因为就在2021年入主安徽威宇时,荣丰控股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协议,欲在当地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并共同设立50亿元的大健康产业基金。公司随后更是迅速从上海迁址青岛,拿到了2000万元的落地补贴。
一场大戏,刚刚拉开帷幕,就要平生变数?又要如何收场?
曾提出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
“荣丰控股迁址青岛,又布局大健康这样的朝阳产业,当时挺受身边朋友关注的。没想到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公司就要将主业从医疗健康转到房地产。那以后公司在西海岸新区的产业规划怎么办,也转向房地产吗?”2月22日,长期关注资本市场的青岛投资者崔荣哲对经济导报记者说道。
2021年,荣丰控股支付现金3.17亿元购买安徽威宇30.15%股权并以现金0.60亿元对安徽威宇进行增资,安徽威宇的股东长沙文超、新余纳鼎将其持有45.23%股权的表决权委托给公司。由此,荣丰控股获取了安徽威宇的控制权,实现公司的主营业务由房地产开发销售转型至医疗健康行业。
当年,荣丰控股业绩大幅增长,总营收达到2.52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公司医疗器械销售一跃成为最大主营业务,实现收入1.83亿元,占比72.4%;房地产销售收入约2235万元,对营收贡献比例降至不足9%。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也就是在跨界转型前景大好之际,荣丰控股与青岛西海岸新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协议,约定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围绕医养载体、医疗器械与功能食品、健康产业服务等重点领域,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
合作内容中提到,荣丰控股将与新区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50亿元(公司不排除引入其他出资方)。另外,公司自协议签订之日起5个月内将注册地迁址至新区,6个月内将税收户管地迁址至新区,且承诺15年内不搬离青岛西海岸新区,不转移核心业务。
荣丰控股随后的公告信息显示,公司很快将注册地迁至青岛西海岸新区,并获得了2000万元的落地补贴。然而,随后的2022年,公司在医疗健康产业却遭遇滑铁卢,业绩表现大不如预期。公司日前发布公告显示,预计2022年全年亏损3500万元至5000万元,同比上年下降114.86%至121.22%。
对于亏损原因,公司方面称,收购完成后,安徽威宇所在的骨科耗材行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发生巨变,全国性的带量采购落地,创伤、脊柱、关节三大类产品入院价格平均降幅均超过80%,流通环节企业市场空间被严重压缩,受此影响,安徽威宇的经营业绩远低于预期。
这也就让荣丰控股打起了退堂鼓。公司近日公告称,根据目前政策实施的情况,可以预见未来带量采购的政策对安徽威宇业绩影响将会持续存在,受此影响,“公司拟剥离医疗健康相关业务”。
“都剥离了医疗健康业务,如何再打造大健康产业?”崔荣哲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另外,荣丰控股与西海岸新区的协议中,是有税收贡献承诺的,像是3年内税收贡献累计达到5亿元、5年内税收贡献累计达到12亿元等。公司去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务带来的营收只有3500多万元,如果转型后达不到条件,可是有被取消扶持政策、解除合同、返还先期已给付扶持资金的风险。”
地产业务能否力挽狂澜?
“目前没有实质性影响。”对于投资者问及公司此次转型会不会影响到其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布局,荣丰控股董秘谢高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安徽威宇主要业务聚焦在医疗器械流通领域,公司在青岛西海岸大健康产业布局要远远大于该业务范围。同时,谢高表示,若转型回房地产业后,青岛也会是公司业务发展的优先选项。
随后,经济导报记者又给公司发送采访函,详细询问其目前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布局进度,以及此次转型可能造成的影响,但至截稿,尚未收到公司回复。
查阅近期披露的信息,荣丰控股鲜少披露其在西海岸新区的布局进度,只在2022年度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时,有投资者问及相关情况,公司方面回应称“目前正在与合作方沟通协商大健康产业基金的设立工作”。
而从公司此次披露的“转型”信息看,其对重回地产业颇具信心。公司称,央行、银保监会及证监会等部门“三箭齐发”,全面支持房企融资,以恢复其造血机能,政策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公司亦因此恢复了资本市场融资能力。
谢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地产业务领域,公司目前的主要项目为长春国际金融中心,该项目位于长春市核心地段,是吉林省地标建筑,随着经济逐步恢复,下一步公司将充分发挥该项目的区位及品质优势,尽快实现扭亏。
不过,从2021年向医疗健康转型以来,荣丰控股股价冲高回落,目前还处在阶段性低位,公司市值更是跌破20亿元关口。如今,其寄予厚望的房地产业,能否力挽狂澜,仍待观察。
本文源自:经济导报
作者:时超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